上运阁 >桃花风水 >姓名测字

男孩取名字,姓谭,出自楚辞或论语

  谭轻侯!

《论语》中有关“诚信”的记述

  论语·学而篇 学而篇第一   【本篇引语】   《学而》是《论语》第一篇的篇名、《论语》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,《学而》一篇包括16章?内容涉及诸多方面,其中重点是“吾日三省吾身”,“节用而爱人、使民以时”!“礼之用!和为0552贵”以及仁、孝。信等道德范畴!   【原文】   1·1 子曰(1):“学(2)而时习(3)之。不亦说(4)乎!有朋(5)自远方来。不亦乐(6)乎,人不知(7)?而不愠(8),不亦君2457子(9)乎,”   【注释】   (1)子: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?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,有时也泛称男子。《论语》书中“子曰”的子 都是指孔子而言!   (2)学:孔子在这里所讲的“学”?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 乐!诗!书等传5872统文化典籍,   (3)时习:在周秦时代?“时”字用作副词!意为“在一定的时候”或者“在适当的时候”、但朱熹在《论语集注》一书中把“时”解释为“时常”!“习”,指演习礼?乐!复习诗、书,也含有温习 实习。练习的意思   (4)说:音yuè?同悦,愉快!高兴的意思!   (5)有朋:一本作“友朋”,旧注说,“同门7407曰朋” 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!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,    (6)乐:与说有所区别?旧注说 悦在内心!乐则见于外,   (7)人不知:此句不完整 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,缺少宾语。一般而言。知?是了解的意思。人不知?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?   (8)愠:音yùn,恼怒 怨恨!   (9)君子:《论语》书中的君子,有时指有德者!有时指有位者!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!   【译文】   孔子说:“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?不是很愉快吗!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、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,人家不了解我。我也不怨恨!恼怒!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、”   9927【评析】  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!说它是“入0920道之门,积德之基”。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、历来的解释都是:学了以后,又时常温习和练习 不也高兴吗等等!三句话?一句一个意思 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?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?指出这里的“学”不是指学习!而是指学说或主张?“时”不能解为时常?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!“习”不是温习?而是使用!引申为采用!而且,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?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,这三句的意思是:自己1435的学说,要是被社会采用了!那就太高兴了!退一步说。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?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!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,我也感到快乐、再退一步说,即9164使社会不采用。人们也不理解我!我也不怨恨,这样做,不也就是君子吗!(见《齐鲁学刊》1986年第6期文)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?而且也9778有一定的道理,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  此外!在对“人不知,而不愠”一句的解释中。也有人认为,“人不知”的后面没有宾语,人家不知道什么呢,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?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 别人就可以理解了。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!有人说,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?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、我告诉他?他还不懂!我却不怨恨,这样、“人不知”就是“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”了 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?   总之。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?做到人不知而不愠,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 注重修养,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在《论语》书8071中多处可见,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,   【原文】   1·2 有子(1)曰:“其为人也孝弟(2),而好犯上者(3) 鲜(4)矣、不好犯上?而好作乱者、未之有也(5),君子务本(6)!本立而道生(7),孝弟也者 其为人之本与(8)!”   【注释】   (1)有子:孔子的学生?姓有,名若?比孔子小13岁,一说小33岁?后一说较为可信,在《论语》书中,记载的孔子学生!一般都称字 只有曾参和有若称“子” 因此 许多人认为《论语》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、   (2)孝弟:孝,奴隶社会时期0592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。弟,读音和意义与“悌”(音tì)相同!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孝 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!旧注说:5624善事父母曰孝 善事兄3629长曰弟、   (3)犯上:犯!冒犯。干犯,上!指在上位的人,   (4)鲜1852:音xiǎn。少的意思、《论语》书中的“鲜”字。都是如此用法!   (5)未之有也:此为“未有之也”的倒装句型?古代汉语4369的句法有一条规律!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?一般置于动词之前、   (6)务本:务!专心,致力于!本,根本?   (7)道:在中国古代思想里!道有多种含义!此处的道、指孔子提倡的仁道。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。简单讲!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  (8)为仁之本: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?又是伦理道德准则!为仁之本,即以孝悌作为仁9168的根本,还有一种解释?认为古代的“仁”就是“人”字 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!   【译文】   有子说:”孝顺父母!顺从兄长?而喜8001好触犯上层统治者?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!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!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,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 根本建立了、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。顺从兄长,这就是仁的根本啊?”   【评析】   有若认为 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?对兄长顺服,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!忠是以孝弟为前提!孝弟以忠为目的?儒家认为!在家中实行了孝弟、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“犯上作乱”的事情。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!民众也会绝对服从、而不会起来造反!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?  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。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。伦理思想非常重要!在春秋时代!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!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!诸侯以下也是如此?整个社会从天子,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!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 而孝,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。  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,孔子看到了这一点!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。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,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、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,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?主张“以孝治天下”,汉代即是一个显例、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、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,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?1849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?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。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!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。抛弃封建毒素!继承其合理的内容?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,   【原文】   1·3 子曰:巧言令色(1),鲜(2)仁矣?”   【注释】   (1)巧言令色:朱熹注曰:“好其言?善其色?致饰于外!务以说人,”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,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。   (2)鲜:少的意思,   【译文】 0333  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、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?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。”   【评析】   上一章里提出。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!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 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,这一章。孔子讲仁的反面,即为花言巧语?工于辞令,儒家崇尚质朴?反对花言巧语!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?说到做到!先做后说?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?只说不做 停留在口头上!这表明!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,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,力戒空谈浮言,心口不一!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。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3334化中的精华内容、   【原文】    1·4 曾子(1)曰:“吾日三省(2)吾身?为人谋而不忠(3)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(4)乎!传不习乎。”   【注释】   (1)曾子:曾子姓曾名参(音shēn)字子舆 生于公元前505年?鲁国人!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。以孝子出名。据说《孝经》1607就是他撰写的!   (2)三省:省(音xǐng)?检查?察看。三省有几种解释:一是三次检查!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?三是多次检查?其实?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2083加上数字?表示动作频率多,不必认定为三次。   (3)忠:旧注曰:尽己之谓忠。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。   (4)信:旧注曰:信者!诚也,以诚实之谓信?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?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?   (5)传不习:传。旧注曰:“受之于师谓之传、老师传授给自己的!习!与“学而时习之”的“习”字一样 指温习?实习。演习等。   【译文】   曾子说:“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,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!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?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!”   【评析】  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 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、而本章所讲的自省,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!   在春秋时代。社会变化十分剧烈?反映在意识领域中、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?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,于是 曾参提出了“反省内求”的修养办法、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、使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 《论语》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!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 进行自我批评、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?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?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,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、  0320 在本章中!曾子还提出了“忠”和“信”的范畴 忠的5717特点是一个“尽”字,办事尽力、死而后已 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!“尽己之谓忠” 1940“为人谋而不忠乎,是泛指对一切人?并非专指君主!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,都尽力帮助、因此,“忠”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?不止用于君臣关系,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“忠”字演化为“忠君”。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!又有重要的区别。“信”的涵义有二。一是信任!二是信用!其内容是诚实不欺 用来处理上下0923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!信6646特别与言论有关 表示说真话!说话算数,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!   【原文】   1·5 子曰:“道(1)千乘之国(2)!敬事(3)而言!节用而爱人(4) 使民以时(5)?”   【注解】   (1)道:一本作“导”!作动词用 这里是治理的意思!   (2)千乘之国:乘!音shèng!意为辆,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。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 车上甲士3人、车下步卒72人。后勤人员25人?共计100人,千乘之国,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?即诸侯国 春秋时代 战争频仍,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、在孔子时代,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!   (3)敬事: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!尤其是8061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、兢兢业业?   (4)爱人:古代“人”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、广义的“人”、指一切人群?狭义的“人”,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。此处的“人”与“民”相对而言?可见其用法为狭义,   (5)使民以时:时指农时?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!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?   【译文】   孔子说:“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、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!诚实无欺?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,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”?   【评析】  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!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,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。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,即要求统治者严2882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?恪守信用,节约用度,爱护官吏,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、这是治国安邦的0658基本点、   康有为说,孔子的学说是“爱人”,泛爱一切人,但本章里所说的“爱人”则非此意、他所说的“人”不是百姓!而是官吏 是有地位的人!而“民”才是百姓!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?可见 “爱人”不是爱一切人 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、“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”的思想是合理的!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!但这与“爱人”与否则无太大干系!从另一个角度说?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!统8292治百姓出谋划策!   鲁迅曾经指出:“孔夫子曾经计5416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,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?即权势者2038设想的方法,为民众本身的、却一点也没有!”(《且介亭杂文二集·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》)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、因而颇具尖锐性。    【原文】   1·6 子曰:“弟子(1)入(2)则孝、出(3)则弟!谨(4)而信。泛(5)爱众。而亲仁(6)。行有余力(7),则以学文(8)?”   【注释】   (1)弟子:一般有两种意义: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?二是指学生?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“弟子”,   (2)入: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、学习则在外舍?《礼记·内则》:“由命士以上、父子皆异宫”?入是入父宫 指进到父亲住处,或说在家?   (3)出:与“入”相对而言!指外出拜师学习,出则弟?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 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!   (4)谨: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  (5)□:音fàn!同泛、广泛的意思?   (6)仁:仁即仁人!有仁德之人!   (7)行有余力:指有闲暇时间。   (8)文:古1551代文献、主要有诗 书 礼?乐等文化知识!   【译文】   孔子说:“弟子们在父母跟前,就孝顺父母?出门在外!要顺从师长?言行要谨慎,要诚实可信,寡言少语 要广广泛地去爱众人!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、这样躬行实践之后。还有余力的话 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?”   【评析】  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,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。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。谨信,爱众,亲仁,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!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。增长文化知识,这表明,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?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!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,则摆在第二位!   孔子办教育!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?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?事实上!历史上的任何阶级。无论奴隶主阶级,地主阶级,还是资产阶级,教6878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!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,把“德”排在“识”的前面!这是阶级的需要。5762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!   【原文】   1··7 子夏(1)曰:“贤贤(2)易色?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。能致其身(4),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!虽曰未学。吾必谓之学矣。6716”   【注释】   子夏:姓卜?名商!字子夏!孔子的学生!比孔子小44岁!生于公元前507年?孔子死后、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?   (2)贤贤:第一个“贤”字作动词用、尊重的意思,贤贤即尊重贤者。   (3)易:有两种解释、一是改变的意思 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,二是轻7702视的意思。2347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!   (4)致其身:致 意为“献纳”。“尽力”,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。   【译文】   子夏说:“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,侍奉父母。能够竭尽全力!服侍君主!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?同朋友交往。说话诚实1426恪守信用!这样的人 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,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?”   【评析】   上一章有“行有余力!则以学文”一句 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?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 子夏认为!一个人有没有学问、他的学问的好坏,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 而是要看9951他能不能实行“孝”!“忠”!“信”等传统伦理道德?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,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?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 所以、将这0455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!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?   【原文】   1·8 子曰:“君子(1),不重(2)则不威?学则不固(3)!主忠信(4)!无(5)友不如己者(6)?过(7)则勿惮(8)改。”   【注释】   (1)君7252子: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,因此这里应当有一2244个断句,   (2)重:庄重?自持?   (3)学则不固:有两种解释:一是作坚固解,与上句相连,不庄重就没有威严。所学也不坚固,二是作固陋解!喻人见闻少、学了9131就可以不固陋、   (4)主忠信:以忠信为主   (5)无:通毋 “不要”的意思!   (6)不如己: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?7999另一种解释说?“不如己者?不类乎己。所谓‘道不同不相为谋’也、”把“如”解释为“类似”,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。    (7)过:过错、过失?   (8)惮2006:音dàn!害怕!畏惧、   【译文】   孔子说:“君子。不庄重就没有威严,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、要以忠信为主。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。有了过错?就不要怕改正,”   【评析】   本章中!0586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,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、认真学习、慎重交友,过而能改等项!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!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?威严深沉的形象!使人感到稳重可靠?可以付之重托、他重视学习。不自我封闭!善于结交朋友!而7896且有错必改 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,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 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?可以说、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!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、对于研究和理解2153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!   【原文】   1·9 曾子曰:“慎终(1)追远(2)!民德归厚矣,”   【注释】   (1)慎终:人死为终 这里指父母的去世、旧注曰:慎1432终者丧尽其哀?   (2)追远:远指祖先?旧注曰:追远者祭尽其敬、   【译文】   曾子说:“谨慎0728地对待父母的去世?追念久远的祖先,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。”   【评析】  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?他说“敬鬼神而远之”?就证明了这一点!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?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 在孔子的观念中?祭祀已经被异化,不9584单是祭祀亡灵。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,通过祭祀之礼,!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,因此。本章仍是继续深化“孝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!  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,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,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,他是1560不可能为国尽忠的 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!关于忠、孝的道德观念、在《论语》书中时常出现?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、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!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?只要做到忠与孝。那么!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  【原文】   1·10 子禽(1)问于子贡(2)曰:夫3553子(3)至于是邦(4)也 必闻其政 求之与,抑(5)与之与、”子贡曰:“夫子温、良!恭。俭?让(6)以得之!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(7)异乎人之求之与,”   【注释】   (1)子禽:姓陈名亢,字子禽?郑玄所注《论语》说他是孔子的学生,但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未载此人,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,   (2)子贡:姓端木名赐?字子贡?卫国人,比孔子小31岁?是孔子的学生。生于2312公元前520年,子贡善辩,孔0028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,据《史记1938》记载?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!家有财2286产千金。成了有名的商业家,   (3)夫子: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!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,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,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“夫子”!后来,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?《论语》书中所1160说的“夫子”!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?   (4)邦: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?   (5)抑: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。有“还是”的意思?   (6)温!良?恭,俭、让:就字面理6468解即为:温顺,善良!恭敬 俭朴、谦让?这是孔子的弟子6322对他的赞誉,   (7)其诸:语气词,有“大概”“或者”的意思,   【译文】   7934子禽问子贡说:“老师到了一个国家、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?(这种资格)是他自己求得呢?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、”子贡说:“老师温良恭俭让,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。(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)。但他求的方法!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!”   【评析】  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!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?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!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 善良?恭敬,俭朴、谦让的道德品格!例如,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“让”!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!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“让”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、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 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。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、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!所以每到一个国家,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、孔子认为,好胜,争取名声!夸功,争取名利、争不到便怨恨别人,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。都不符合让的原则。据此可知?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:就人情而言!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,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。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。亲睦!向善,后8014者则诱人嫉贤妒能、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,   【原文】   1·11 子曰:“父在、观其(1)志 父没?观其行(2)!三年(3)无改于父之道(4),可谓孝矣,”   【注释】   (1)其:他的?指儿子!不是指父亲,   (2)行:音xìng、指行为举止等?   (3)三年: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。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,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,   (4)道: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,无论好坏?善恶都可以叫做道。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,表示善的 好的东西、这里表示“合理内容”的意思,   【译文】   孔子说、“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,(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)。要观察他的志向?在他父亲死后。要考察他的行为,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,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。”   【评析】  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“孝”的问题?把“孝”字具体化了?鲁迅曾经说过:“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?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。更健康?更聪明高尚!--更幸福!就是超越了自己、超越了过去 超越便须改变、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?应该改变?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?’当然是曲说?是退婴的病根?”(《坟·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》)  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 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?这就是尽孝了?其实?这样的孝,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 宋儒所9502作的注说、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,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。这样、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,否则便是不善!这样的判定原则,正如鲁迅所说的 。是歪曲的?历史在发展?社会在前进、人们7137的思想观念!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,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” 后代超过前代。这是历史的必然?   【原文】 2467  1·12 有子曰:“礼(1)之用、和(2)为贵,先王之道(3) 斯(4)为美。小大由之,有所不行?知和而和?不以礼节(5)之。亦不可行也。”   【注释】   (1)礼:在春秋时代?“礼”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。孔子的“礼”、既指“周礼”!礼节,仪式、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。   (2)和:调和!和谐?协调!   (3)先王之道:指尧!舜!禹!汤?文,武 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,   (4)斯:这!此等意,这里指礼!也指和,   【译文】   有7260子说:“礼的应用?以和谐为贵、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!可宝贵的1406地方就在这里。但不8992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?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(这是因为)为和谐而和谐?不以礼来节制和谐?也是不可行的!”?从论语中取名字

男孩取名字,要出自楚辞,诗经或论语,谢谢!

  张漫索 Wu将上下而求7113索.]     张斯 Kong子[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.]     张鸿 Hong鹄之志.     张然 Ming[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.]     张修 Ci Zhang安知 Le?]     以上.仅供参考,自己权衡.     其实名字还是父母亲自取好,对孩子的期望与祝福么.     另.大可不必拘泥于甚麽楚辞诗经论语,毕竟不一定今不如古.     另附诗一首.   [李杜诗篇万口传,至今已觉不新鲜.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.]、

怎么取名字

  宝宝取名字。应参照如下建议:   1 清新?有美好的含意,巧妙地与8897姓氏妙搭配更好!在中国人看来?起个含意深刻、讲究字义的好名字是个起码要求   2!易读易写?读起来铿锵顿挫,其谐音也要考虑。生僻字并不8593能代表有文化内涵!所以说笔划不宜太多!更不要起个连电脑都无法输入的名字?否则会带来1690诸多不便!   3。要避免与别人重复?单名容易重名,国家也9801在限制单字名报户口?用双名较好,   要不落俗套。男孩子不要只是英雄豪杰!雄才伟略 大富大贵,一味跟风求 “天、宇”等似乎大气的名字!这样也容易重名、也不要斯坦 路易?保罗,迈克,约翰?1107伊丽莎白类似英文名字?女孩不要老是柔芬婀娜多姿。也最好不用优。子等日本名!还是给孩子一个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和习俗的名字。   4,起名用字规范化!目前。国家有关部门经过大量统计。确认并编制了一?二级汉字库?共有国家标准汉字6763个。正在逐步推广?起名必须在此范围的字!才能报户口?   5?周易起名是应当注重的 国外科学界 都在研究中华瑰宝“易经” 我们为何还唯心的视之为“迷信”,!现在很多书籍都在介绍:结合生辰八字五行取名,能给宝宝带0465来一生好运 由此可知给宝宝起名字!应当注重取全吉名字!!

求诗经楚辞中带rong(二声)的词语,用来取名字,唐诗或者宋词中的也 20分

  荣?容、融!蓉 榕?绒?溶!熔。冗!戎!茸,这些字古诗词中都有?要看你选定哪个字,!

取名字中带然字好吗?

  取名字中带然字好     然:含有对 肯定之意。起衬字的作用,跃然!爱然 娇然!韵然!风然,宇然?    《说文解字》释云:烧也,从火肰声?     然表示合适、信守、倜然?意义优美     意蕴该名字可以趣解为:“飞舞于深邃浩然的海水里”、!

《周易》,《论语》,《道德经》谁对中华文化影响最大

  个人认为是《周易》、其实《周易5520》只是《易经》的一种,《易》有多种、现在已知的《易》至少有四种——连山(夏易)、归藏(商易) 周易。汉易(焦京之易) 什么是《易》、其实用现代语言讲!非常简单——就是哲学! 《易》在古代中华上古文化背景里面的含义就等于现代文化背景下所讲的“哲学” 《论语》是孔门弟子对孔子言传身教的总结——通过孔子言行的个案?以一种“解构主义”的形式宣讲了儒家的伦理哲学 而《周易》(乃至所有类型《易经》)其实是以“解构主义”的形式宣讲(现代人所谓的)哲学——天地之道!孔子研究《周易》?做6300《易传》等十翼,这实际上是他借助周易的哲学内涵!为自己的伦理观找到了“道”的依据?例如。《论语》名言:“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?择其善者而从之?其不善者而改之,”。这种观点的“天道”依据(即哲学上的合理性)?孔子在《周易》的“地山谦卦”!“火泽睽卦”中找到了依据。孔子从《谦卦》易理中看到了为学,为弟子之道在于山在地下——即“不显山露水”。高大的山处于地下而不显!这样是合乎天道的,于是“谦谦君子有终吉”!但同时?孔子也从《睽卦》中看到了一种人对原则的秉持!在学习他人时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与底线!不能失去理智和4166判断力?也就是不能迷信——“上火下泽 睽!君子以同而异?”!在《论语》中这个道理表述为“其不善者而改之”?这倒与西方一句名言相佐证——“吾爱吾师 吾更爱真理”,《道德经》是道家对天道认识的第一部总述,其中的基本思维模式还是来自《周易》(乃至其他《易经》)?比如《道德经》所讲的“万物负阴而抱阳 冲气以为和”?这就是《周易》中“泰卦”的意象 《泰卦》上坤下乾 外阴内阳?正是负阴而抱阳!地气(阴气)居高而下沉!天气(阳气)处下而上升、本来相冲(先天八卦图上,乾坤相对即相冲)的二气相交 由冲转化为合、此即“冲气以为和”。之4640所以是吉利的?因为这是对立事物的一种“建设性”的相处方式!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说的“双赢格局”。又如《道德经》所讲的治国?治民的2239管理之道在于“虚其心?实其腹!弱其志!强其骨”!这其实是取自《周易》的“火天大有”卦的卦意?离在上卦 对应于心脏部位的五爻之位为阴爻(虚)?而内卦代表内腹则三阳而实?而这个中虚的离卦却是象征光明的,正是这种易理激发出了道家一个很关键的思想——在道理取用的关键点上用阴?尚柔、因为阴是虚静 而这是光明之本——何为“虚其心”!就是弱化其“自主意识”(也就是佛家所讲的“无我”)、“弱其志”6730——则表示减少纯粹的空想!好高骛远?从领袖君主到人民?都要“虚其心”!不5245要固执己见,以自我为中心?减少空想?何为“实其腹” “强其骨”,就是强调务实行动(行动才能吃饱) 获得实际收益!孔子也看到大有卦这个内涵、在《彖传》中解释道:“柔得尊位大中?而上下应之、曰大有!其德刚健而文明 应乎天而时行。是以元亨、” 上下应之!正是因为上下都虚心无我(这是“文明”一词古老的真正含义。)?而关键一点正在于“行”——行动而不是空想,这也正和后世所说的5330“知行合一”相符,《道德经》还提出“功遂身退、天之道也”的观点、这种思想根源其实是来自《周易》的“天山遁卦” 如此等等,

请教各位,孩子读经是应该从论语读起还是从易经读起

  建议读圣经。我读过论语,易经也读过圣经,圣经不论从文学还是哲学方面都比论语和易经高很多!不要读易经!易经太深奥!同时也太邪?深不可测1262的样子!不适合孩子读,大人2433最好陪着孩子读、有些孩子不明白的道理!大人可以解释,!

取名字中的千古禁忌

  自古以来,人们就非常重视取名!古代贤哲尹文子说过:形以定名?名以定事,事以验名?这就是说 观察辨别事物,人物必先定名而后才可以成事,荀子也曾说:“名有固善,径易而不拂!谓之善名,”意思是说:名有完善之名,平易好懂而不被人误解之名,可以说是好名?为了起一个好名。年轻的父母总要翻开厚厚的辞海。辞源,搜肠刮肚、绞尽脑汁?试图为自己的宝贝6360起个好名字?正如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所说:“一名之立、旬月踟蹰”?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。名字甚至可以决定人的前途和命运,清代同治七年!时逢全国科举考试?江苏考生王国钧!名列前茅!荣幸参加殿试 本为一等!因慈禧太后见他的名字与“亡国君”谐音,大为不满?1364马上下旨降为殿试三等 王国钧被发往安徽任知县、又被议改任教职 在山阳县任教官20年,才以才干卓著被选任云南某县令!未上任便去世?清代光绪三十年!直隶人刘春霖参加科考名列进士三甲末等?因其名“春霖”有春雨之意?再加其姓与“留”谐音!很受慈禧太后青睐,她认为此人名字吉祥,符合自己恩泽永8466垂的心境!便下旨将刘春霖拔为甲等第一 成为清代最后一名状元。   0136唐代诗人李贺?也因受父亲名字的牵连而身受其害!才华横溢的李贺在准备参加全国大考之时,有人诋毁他?说李贺的父亲名晋肃?而“晋”与进士的“进”同音!是犯讳的!李贺遂不敢去应试!更为惨烈的是。清代雍正年间的礼部侍郎查嗣庭!仅因牵涉帝王之名 终至家破人亡 惨不忍睹。他出任江西西考官?取《诗经》中“维民所止”一句为科2797考试题?竟被人诬为心怀叵测!暗示雍正要5656被砍头、其根据就是“维”字为“雍”字去掉头、2977而“止”字为“正”字去掉头、最后不仅自己病死狱中!而且惨遭屠尸枭首 虽然这都是在封建社会中与严格的等级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也足以见名字0979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!要取好名 首先要名正?名正才能言顺?宋代大名士苏洵?曾为其兄正名而专门写下一篇典范之作。题目是《仲兄字文甫说》、苏洵的仲兄(二哥)名叫苏涣!字公群、苏洵读《易经》之后认为仲兄之名字不妥!建议用“文甫”来取代“公群”,苏洵在文章中论述人生哲理?倾注了他的人生信念!是一篇笔力雄7410健的正名之作!   如果名字不正?言传则不顺!有时5655还会留下笑柄 贻笑大方 明朝熹宗时大宦官魏忠贤?本是0721一个无赖!原名李进忠。事奉宦官魏朝而改名 他与熹宗的奶妈客氏私通,因客氏之故而得熹宗信任,渐掌朝政?他广结羽翼 遍置死党!朝中排斥打击正直忠臣?朝外压迫东林名士 媚事者竟拜伏呼他为“九千岁”!各地督抚为他建生祠以祀,这样一个大奸贼,既不忠。又不贤 最后落下一个千古骂名。因为魏与未同音!魏忠贤岂0528能有好下场?南宋大奸臣秦桧!字会之!秦桧为人阴险!本性残忍 喜好谀言?大肆2361迫害忠良,冤案不可胜数?其中以陷害岳飞等最为昭彰。其所作所为?正好与他的名“桧”相吻合?“桧”是一种刺柏?浑身是刺?到处刺人,   虽然好名配好人不是绝对的?但我们要力求名正言顺?正如儒雅风流的苏东坡所说。“世间惟名实不可欺”!现在、我国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父母们为了孩子宏途无量。飞黄腾达!在名字上就开始苦思冥想、引经据典了,6231一个好的名字 蕴含着一种期望,   名正是金,有了正名的意识!便可以取好名,何谓好名 虽然“见仁见智”!但有一点是大家共识的?那就是名字作8137为社会交往的工具?要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!名字不仅仅是自我评价问题!还有一个他人审美,社会评价的问题 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称 符合中国人的心理需求,是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与民族认同的反映!我们4835应力求做到人如其名!名以正人?   古人刚生下不久就有了名,长大以后要取字,两者相连!通称名字?关于二者的作用、清朝人王应奎曾说:“古者名以正体!字以表德!”意思是说。名是用来区分彼此的?字则是表示德行的、二者性质不同。用途也不大一样,一般说来。古时候 名6558是阶段性的称呼,小时候称小名 大了叫大名 等有了字!名就成了应该避讳的东西?相称时也8018只能称字而不称名   名与字在多数情况下共同构成一个人的代号?尽管用途不尽相同,二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?古人大多因名取字。名与字内容毫不相干的情况几乎见不到。    古人除有名,字外,又多取号以代替名字,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,又称“别号”。早在周朝时!人们就已经开始取号?对此,《周礼》解释说?号为“尊其名更为美称焉”?意思是说?号是人在名、字之外的尊称或美称!早期的号具有这一特点!有号的人多是那些圣贤雅士,如老子别号广成子?范蠡别号鸱夷子皮等?先秦时期有名字又有号的人并不太多、至秦汉魏晋南北朝时,取号的人仍不很多、名载史籍者仅有陶潜别名五柳先生。葛洪别号抱朴子等数人?但是?到了隋唐时期!伴随着封建国家的强盛和文化的高度发达,在名,字之外另取别号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!如李白号青莲居士 杜甫号少陵野老,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皆属此类 到了宋代,取号0667之风又有进一步的发、

南怀瑾著作珍藏本(第一卷 论语别裁)电子书txt全集下载

  南怀瑾著作珍藏本(第一卷 论语别裁)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?点击免费下载4206:     有问题再找我!


展开全文